UMBRELLA 研究项目介绍

研究背景 东南亚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但了解东南亚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却受到了缺少准确定年的化石资料的限制(Böhme et al., 2013)。此外,在亚洲,任何生物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与山体抬升所导致的季风气候的演变联系在一起(例如Boos and Kuang, 2010;Favre et al., 2015)。最近的观点一致认为,由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抬升,南亚的生物多样性和季风气候在中新世就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例如Favre et al., 2015)。然而,这个观点最近也受到了挑战,对关键盆地的重新测年完善了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古海拔高度资料,发现亚洲季风至少在古近纪便开始出现。 东南亚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但了解东南亚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却受到了缺少准确定年的化石资料的限制(Böhme et al., 2013)。此外,在亚洲,任何生物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与山体抬升所导致的季风气候的演变联系在一起(例如Boos and Kuang, 2010;Favre et al., 2015)。最近的观点一致认为,由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抬升,南亚的生物多样性和季风气候在中新世就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例如Favre et al., 2015)。然而,这个观点最近也受到了挑战,对关键盆地的重新测年完善了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古海拔高度资料,发现亚洲季风至少在古近纪便开始出现。 以上对季风气候演化的重新认识也得到了最新古植物学证据的支持。最近,我们的研究团队在云南吕合盆地的沉积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木材、叶片、果实、种子和孢粉化石,由于这些化石与现代植物形态相近,孢粉组合又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其它盆地的上中新统地层相似,其地质时代一直被置于晚中新世。此外,许多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很多类群的物种分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比如蜥蜴(Guo and Wang,2007; Guo et al., 2011),青蛙(Che et al., 2010),蝴蝶(Leneveu et al., 2009),鸟类(Johansson et al.,2007;Päckert et al., 2012),以及植物(Wang et al., 2009,2012;Favre et al., 2010;Jabbour and Renner, 2012;Barres et …

Read More